前沿探索网

面向太空的“超级CT”!最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如何建成?

央视网消息:今天(26日)的年终特别报道《2023我们一起走过·国之重器硬核所在》,一起走近中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近日,由16个观测台站、58个观测点组成的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和此前建成的子午工程一期一起,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两纵两横“井”字形、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天网”,而它的任务就是揭示空间天气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提升空间天气的预报水平。而这其中,对电离层的探测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新闻链接什么是“空间天气”,和地球上的“风雨雷电”相比,什么是“空间天气”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距离地面30公里的平流层以上的中高层大气,这里的空间环境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由太阳活动引起的短时间尺度的变化,就是“空间天气”。尤其是地球上空高度约60—1000公里的高层大气叫做电离层,我们日常的通讯、广播、导航、定位都离不开这个区域。电离层“天生不安分”,存在着大量自由带电粒子,有时还会突然出现扰动,使地面的无线电通讯受到严重影响。,,捕捉监测几百到上千公里外的太空中微小电子的“一举一动”,就好比是要用肉眼去观察几百公里外的一盏蜡烛,难度可想而知。今年建成的子午工程标志性设备之一——海南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就掌握了这一关键核心技术,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地基电离层探测设备。,我国建成世界最先进地基电离层探测设备,不久前,这个空间探测的科学重器正式投入运行,开始对电离层进行大范围、多参数探测和研究。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镜头一起来探访。,,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这里是海南三亚大茅村,在我身后,就是由8000多部天线单元共同组成的非相干散射雷达阵列,面积有1600平方米,相当于四个篮球场的大小,这也是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之一,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几百到上千公里外的太空中微小电子的“一举一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乐新安:它的探测(能力)形象地来说,就像在300公里处有一盏蜡烛,要用肉眼去观察它。雷达的一个单元就相当一个眼睛的像素点,当像素点越多的时候,分辨率就会越高,精度也会越高。,,专家告诉我们,电离层中电子密度不到中性成分的1%,但它们对日地空间的扰动过程非常敏感,比如太阳“打个喷嚏”、地表发生地震等都会有对应的响应,堪称空间天气的“显示屏”。了解和掌握电离层中电子的状态和变化机制,对于卫星导航通讯安全乃至未来地震的预报预警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乐新安:由于电子的散射截面比我们经常看到的空间目标要低了接近20个量级,它的散射信号非常微弱,就需要我们的雷达具有高功率、大口径、低噪声(这样一个能力)。,8000多个天线单元捕捉微弱散射信号,非相干散射是电磁波照射到电子时产生的一种散射现象,这种信号十分微弱。那么8000多个天线单元组成的庞大阵列如何捕捉微弱的散射信号呢?它的核心装备就在天线下方。,,专家告诉我们,8320个单元在统一的指令下,朝着同一方向向空中辐射电磁波,能量就会集中,威力更大。,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师 张 通过8320个组件可以将强大的能量辐射到电离层,电离层会散射微弱的回波信号,我们通过低噪声放大和波形的编解码,可以对微弱的散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电离层的参数,将电离层中电子和离子的状态像显微镜一样放大给科学家。,,高度越高,电离层中电子的密度就越稀薄和难以探测。目前国际电离层探测高度在几百公里,而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作为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功率最高的相控阵非相干散射雷达,将电离层探测高度提升到了上千公里。不仅如此,它探测精度和灵敏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捕捉像等离子体这种更加细微的粒子的变化。投入运行以来,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首次观测到高时空分辨率的电离层等离子体空洞剖面结构,为开展相关物理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作为高功率雷达,非相干散射雷达还是其它射电天文设备的理想信号源。目前已携手中国“天眼”FAST以及四川稻城圆环阵太阳成像射电望远镜开展联合观测,并初步取得一批成果。据了解,下一步,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还将拓展月球及小天体的监测能力。,子午工程二期初步建成进入试运行阶段,强大的探测装置是空间物理取得科学突破的前提。刚刚看到的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只是子午工程二期的其中一个设备,子午工程二期共有16个台站,58个观测点,目前已经初步建成,进入到联调试运行阶段。,总台央视记者 任梅梅:在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我们还看到了阵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等,它们都是子午工程二期的标志性设备。我们了解到,目前,子午工程二期已建设完成空间天气监测设备195台(套)。,,,中国科学院院士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 王赤:子午工程二期,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综合调试、联测联试、试运行的阶段,争取明年完成国家验收,正式进入到运行阶段。,子午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期工程2008年开工建设,2012年正式运行,沿东经120°、北纬30°建成一纵一横、15个综合性台站、87台套监测设备,在了解我国120°子午链近地空间环境特征、空间天气扰动传播和演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创成果。,工程二期2019年开工建设,新增16个台站、58个观测点、195台(套)监测设备,与一期工程协同,沿东经100°、北纬40°形成覆盖全国的两纵两横“井”字形地基空间环境综合监测网,覆盖范围更广、探测高度更高、监测能力更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 王赤:到了(子午工程)二期之后,我们有一些“硬核”的产品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比如说,稻城的圆环阵是国际上孔径最大的一个太阳射电望远镜。再比如说氦激光雷达,形成了6米口径的对中高层大气全天候的探测能力,它的探测性能达到了1000公里,这在国际上所有的设备当中,目前我们了解到的,这是属于最高水平。,将与一期组成世界最大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网,,据了解,未来,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将组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为空间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撑。,子午工程二期采用“一链、三网、四聚焦”的设计架构,首次实现了对我国上空日地空间环境的全圈层、多要素、立体式探测。,,“一链”,即太阳-行星际监测链,形成了对太阳-行星际-地球的全天候监测能力;“三网”包括地磁监测网、中高层大气监测网和电离层监测网,开展“全景”监测;“四聚焦”指的是针对地球两极、北方中纬、海南低纬和青藏高原这四个空间天气扰动、圈层耦合较为特殊和强烈的地区,开展“显微”探测。,中国科学院院士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 王赤:子午工程二期增加了对空间天气的活动源头——太阳的监测,形成了从太阳到地球端对端的空间环境的监测,在国际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个空间环境的监测系统,做到了整个日地空间端对端的观测。,据了解,未来子午工程一期和二期将运行多达44种、近300台仪器,能够同时覆盖色球、日冕、太阳风、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一直到低层大气。,中国科学院院士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 王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我们能够回答太阳活动如何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能为空间天气预报精度的提高提供数据支撑,能保障航天、通讯、导航等一系列的国家的空间基础设施、高技术的设施运行的安全。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如何查询已购汽车保险?

人保车险|细数车险缴费的几种方式

人保车险|二手车应该买哪些车险呢?

人保车险|你知道汽车购置税和汽车保险的算法吗?

人保车险|车险不及时续保会失去哪些福利?

人保车险|汽车多长时间进行一次大保养?

人保车险|车险不及时续保会失去哪些福利?

“中国移动品牌引领行动”正式发布 重磅推出三大新战略品牌

货银对付改革将正式实施 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夯实

《旅游绿皮书:2022--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旅游资产证券化呈现四种主要模式

Copyright © 2024 前沿探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0012834号-15

前沿探索网为您提供科技、融资、农金、港股、信息化等方面的财经资讯,前沿探索网专业为您提供财经领域资讯服务。

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