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索网

独家对话|心智观察所、斯蒂芬·威特:出口管制和关税是黄仁勋的最大痛点

【对话/观察者网 心智观察所】,心智观察所:先从您这本书的前言开始谈起。前言部分有一句话也许会引发读者思考。黄仁勋说“他会一直把自己当成美国移民的一部分,从内心深处来讲,他永远是个中国人”,如何解读这种自我认同?,斯蒂芬·威特:当他对我说这些话时我很惊讶,当时谈话的地点是在丹尼餐厅(注:黄仁勋少年时代曾在此餐厅担任洗碗工,1993年,黄仁勋和其他两位创始人在丹尼餐厅创办了英伟达)。黄仁勋是华裔,但他其实不是完全地道的中国人。我认为如果他现在搬到中国大陆,或者搬到台北,他就不会那么适应。说实话,从某些方面来看他已经很美国化了,比如他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已经在美国生活了50年,而且他有一种从局外人视角看问题的素养。,,黄仁勋在丹尼餐厅,职业生涯起步于“洗碗工” @SVBJ,他的人生中,对个人品性的养成经历始于10岁时进入肯塔基州的寄宿学校,并拥有了一种“超现实”的体验,就像我在书中所描述的——突然来到一个异国他乡的寄宿学校里。这确实让他相信自己总是能从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对他的自我认同,我是这么理解的。,英伟达这家公司当然有着非常美国化的特征,这是一家能让员工行动迅速的公司,他们喜欢打破规则,喜欢直面风险,当然也有一些非常中国化的面向,比如员工的职业道德、对工作方式的期望和组织结构等等。,黄仁勋这个人一直专注于履行个人职责,他之前在各种考试中总是能获得完美的成绩,拿到完美的分数,但也不怕打破规则。,也许中国人的特点是在学校里是一名优秀的学生,成绩优秀并且非常努力,美国特色则是行动迅速并打破常规。现在黄仁勋同时拥有中美文化这两样品质,我认为这难能可贵。,心智观察所:你还提到,有时候感到和黄仁勋很难沟通交流,这是由于黄仁勋本人的性格,还是英伟达业务上的原因?,斯蒂芬·威特:主要还是源于他的个性。黄仁勋很坦率,也非常开放,他也非常渴望玩一些娱乐和有趣的东西。所以他会开玩笑或者说一些插科打诨的搞笑事情,只是为了保持轻松娱乐的氛围,让聚光灯继续照耀他。所以他是一个有趣的采访对象。,他不停地在深度思考,很多时候没有特别试图传达一些言外之意的信息,你不知道他接下来会说什么,我认为如果你是英伟达的高管,你往往无法推测他接下来要说什么。这就是为什么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他喜怒无常。,他在心情不好时,包括在低谷期,在公司管理水平上也是在线的。,心智观察所:你认为他的思维方式更像是个一线工程师,而非一个商人。,斯蒂芬·威特:是的。他的一位密友告诉我,黄仁勋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一名世界级的计算机科学家,他却实际上没有任何商业学科背景。我不确定他之前是否上过哪怕一门商业课程,但他学得很快。我认为如果你是一名工程师,学习商业相对容易;但反过来,如果你是一名商人,学习工程知识相对就困难多了。所以我认为黄仁勋的工程背景对他很有帮助。,我认为他还是一名建筑师、一名发明家、一名逻辑芯片工程师。作为英伟达的总舵手,他必须有这样的素养和DNA。他的这种特质甚至可以追溯到他创立英伟达之前。,他总是擅长为最难缠、要求最苛刻、最先进的客户提供和销售产品。比如他会向某科技小团队推销“我怎样才能为你造一台电脑?这将大大提高你的生产力,让你的工作效率提高1000倍”,他甚至会冒着赔钱的风险。,所以看起来他更像是一名工程师而不是商人,因为他对这些非常复杂、困难的工程问题非常感兴趣,他所追求的这些工程问题不一定能在短期内赚钱或获得回报。从长远来看,这被证明是一个绝妙的、伟大的商业策略。,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其实外界不少人都在质疑黄仁勋是否只专注于工程方面,而没有关注客户的业务需求。,心智观察所:过去几年英伟达实施了几次相当成功的并购,后来看,这些并购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并购涉及到很多财务知识,他身边需要一些懂财务运营的帮手。,斯蒂芬·威特:英伟达CFO(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的能力很强,黄仁勋和她保持着非常好的沟通。,黄的“秘传心法”就是能用对方的专业语言和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天文学家交流。英伟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都是他与世界领先的技术专家进行对话的结果。,心智观察所:你在书中也提到了黄身边的一些干将,比如尼科尔斯(John Nickolls)、普利姆(Curtis Priem)这样的工程师,在英伟达的发展历程中都建功卓著。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离开了。不过,黄仁勋是如何识别和留住团队中的优秀人才的?如何搭建一只高质量的研发团队?,斯蒂芬·威特:这是个好问题。黄仁勋总是会列一份名册,列出最有才华的工程师。当英伟达一开始搞3D图形渲染技术时,他们在黄仁勋的办公室的白板上列出了他们想要培训和招募的所有人——这些都是他们想要从其他3D图形公司想挖的人。他们会说服这些人加盟。,部分原因是黄仁勋本人魅力十足,优秀的工程师想要追随他。例如Bill Dally,他曾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主任,斯坦福大学是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之一,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系圈子的人物。,,今年的英伟达GTC大会上,Bill Dally(左)与Meta首席科学家杨立昆交谈 ,2009年他辞去了那个职位,前往英伟达工作,当时英伟达的股价一落千丈,而公司研发的一款显卡看起来即将失败,但是Bill Dally依然选择离开斯坦福,前往英伟达工作。我当时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促使他离开学术圈,去这家看起来把你当家人一样的公司工作?而他当时只是觉得黄仁勋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无论他去哪里,你都想跟随他。,Bill Dally也收到过许多其他公司的工作邀请,包括英特尔。尽管当时英特尔比英伟达大100倍,但他拒绝了英特尔,只是为了和黄仁勋在一起工作。,黄仁勋的志向就是找到世界上最难的问题并攻克它,英特尔也许以前会这样做,但现在不行了。黄仁勋会去寻找世界上最顶尖的学术计算机科学家,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然后为他们建立一个系统。,如果你是一名发明家,就要成为走在最前沿的技术专家,这就跟世界上最伟大的汽车修理工想要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上工作的原因是一样的,总是想走在全球的最前沿。这就是这些人在英伟达工作的原因,这就英伟达能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工程师的原因。,心智观察所:黄仁勋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比如每天听取三四十个人的直接汇报,而且让员工用邮件的方式写三件最重要的事情等等。为何这套管理方法很难被其它高科技公司复制?,斯蒂芬·威特:很少有人能像黄仁勋那样具备管理信息流的能力。要直接管理五六十个人,需要头脑非常清晰、非常镇定,而大多数人会感到困惑且无法胜任。我认为我做不到,我想说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他们没有足够的脑力。,英伟达的高管都非常优秀,他们中的许多人本可以成为其他公司的优秀CEO。但因为和黄仁勋一起工作,这让他们在英伟达工作赚的钱比他们在其他公司当CEO赚的钱多。而且黄仁勋给予他们极大的信任,他会给这些高管相当宽松的工作指示。他会说,放手去做这个,6个月后再汇报。他相信那个人会在没有任何管理、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他周围的人都很棒,他完全相信他们会非常努力地提供关键产品和决策,而不需要经常被监督。我认为这种管理方法随着AI技术会越来越普及。,对于CEO本人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预判公司的可见性,评估目标和指示有没有有效落实等等,比如我怎么知道它们是否被有效执行了?,我认为AI将使CEO们更清楚地了解下达的指令是否正在发生、速度有多快,这将使管理团队的工作变得更容易,CEO会直接领导越来越多的人。,OpenAI总裁Sam Altman曾预测,未来你将拥有一家只有20名员工、营收却达到1万亿美元的公司。所以未来的公司形态就是CEO加上直属员工,管理数百万个AI agent。在未来的那个AI真正启动的世界,这种管理风格可能会更常见。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极限二选一:座位险vs驾意险

人保服务|人保安康险来守护您的健康

人保车险|细数车险缴费的几种方式

人保车险|二手车应该买哪些车险呢?

人保车险|夜间行车注意事项

人保车险|你知道汽车购置税和汽车保险的算法吗?

人保车险|快速了解新能源车险购买注意事项

人保车险|车辆保险车损险的三种保额确定方式

安踏体育拟收购玛伊娅服饰75%股权

星空有约|这项试验成功,让下载海量卫星图片更高效

Copyright © 2024 前沿探索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0012834号-15

前沿探索网为您提供科技、融资、农金、港股、信息化等方面的财经资讯,前沿探索网专业为您提供财经领域资讯服务。

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